质量技术要求
(一)种源菊科植物艾(artemisia argyi levl.et vant.cv)。
(二)立地条件土壤为黄棕壤,耕层厚度≥25厘米,土壤pH值5.7至6.3,土壤有机质含量≥1.6%。
(三)栽培管理繁殖:采用分株繁殖。栽种:栽种时间2至3月份,每公顷≤83250穴,每穴2至3株。施肥:以有机肥为主,每年每公顷施有机肥≥45000千克。环境、安全要求:农l药、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,不得污染环境。
(四)采收采收期:端午节前后一周,在晴天中午12至14时采收。采后处理:采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,晾至叶面无水,再脱取艾l叶。干燥:自然阴干,水份≤14.0%。
(五)质量特色感官特色:叶片宽大肥厚,被毛密而长;淡青色或灰白色,色泽一致;香气浓郁。理化指标:挥发油≥0.8。安全要求: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。
蕲艾排l毒的注意事项
个体差异:每个人的体质和排l毒需求都不同,因此在使用蕲艾进行排l毒时,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剂量。
适量使用:虽然蕲艾具有排l毒功效,但过量使用也可能导致身体不适。因此,在使用时应遵循适量原则。
注意安全:在使用艾灸疗法时,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和温度,避免烫l伤皮肤。同时,在使用蕲艾泡脚或饮用蕲艾茶时,也要注意水温的控制和饮用量的适度。
结合其他方法:排l毒是一个综合的过程,除了使用蕲艾外,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如饮食调理、运动锻炼等,共同促进身体的排l毒和健康。
艾灸作用
温经散寒
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,气行则血行l,气止则血止,血气在经脉中流行,完全是由于“气”的推送。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,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。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,可以温经散寒,加强机体气血运行,达到临床治l疗目的。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,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、腹泻等疾病,效果甚为显著。
防病保健
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,阳气足,精血充,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,病邪难犯,达到防病保健之功。现代,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